close

北一女每到寒暑假開書單,鼓勵學生多元閱讀,讓學習視角不僅限於國文教材。本報資料照 分享 facebook 國文課綱的文白、選材等爭議,皆可看出國文教師對教科書的重視;然而觀察近年學測及指考考題,題型越考越活,國文教育應拋棄「一本主義」,無論老師或學生都不能僅仰賴教科書,而須充實課外讀物,才是教與學之道。北一女中近來每學期寒暑假開書單,高一新鮮人從白話文入手,到了高二讀章回小說,多元議題及廣泛選材都培養出學生的靈活與多元思考。北一女中國文教師歐陽宜璋說,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,需要循序漸進,學校從學生升高一起開入學書單,這兩年都以白話文為主,也包含部分科普文章,若採用文學作品則大多與改編的電影有關,很少出現古文。希望能藉此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。從高一升二的寒暑假,會增加更多元題材,包含文白皆備的小說或是半文言小說,選材力求破除文體,盡量以議題為主。「廣泛閱讀培養讓學生有系統地思考!」她補充,學生讀完課外讀物後需要做專題,針對文本中的角色作探討,成為作者的角色,不但需要訂標、分析章回小書的人物,還要自己設計封面。例如《老殘遊記》中的清官未必那麼高明,但他在文中的行為顯示他堅持了某些立場,學生就可挑當中的角色去論述,有助於奠基未來寫論說文的思辨基礎。此外,學校每兩年還會出一本《綠園文粹》,廣徵學生的文章,今年在知性散文項目中新設「議題評論」類別,鼓勵學生大膽寫出論辯思維。有時讀完一篇文章,就讓學生去反思創作,例如教完《醉翁亭記》就讓學生也創作一篇有關描寫環境文章。歐陽宜璋說,學生透過廣泛閱讀後,在國文寫作時,在知性主題上的拿捏更精確,有論述根基上也進步許多。國文課本收錄的文體,通常不比課外讀物多元,她表示,許多學生喜歡讀翻譯文學,她也會鼓勵學生讀具有知識性及思辨的作品,閱讀更具結構性。她指出,現今課本相較過去已不呆板,幾乎都有延伸閱讀教材,古今選讀也收錄了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的翻譯文學,她建議學生們,若沒有課外讀物,至少該讀完現有的延伸教材。歐陽宜璋說,配合考題類型以閱讀理解方式進行,許多教材都有搭配性讀本,假如考出並非範文,學生也能看得懂。例如《醉翁亭記》搭配《縱囚論》,鍾理和的《我的書齋》搭配《貧賤夫妻》,張愛玲的《天才夢》搭配《傾城之戀》。作家朱宥勳則認為,「最理想的國文教育,就是不該有單一課本」,而是比照美國的中學,每學期讀三或六本書,原因在於讀完一本書與一篇文章的閱讀技能完全不同,學生會從中理解結構,不會拘泥在詞語解釋上。至於小說的篇幅長,該如何融入篇幅有限的教材?他認為可選擇有「兩難抉擇」的段落,讓學生換位思考,每篇一到二千字即可,假如《老殘遊記》就不該只選文字優美的段落,而是應選主人公萬發難以屈從、難以反叛的兩難處境。進而問學生,「若有人問你,你若賄絡我就能幫你完成政策,要不要?」閱讀的同時也落實公民教育。對於教育部日前審議國語文課綱,由普高分組發起的網路投票中,選出其中一篇日本漢學的作品,他認為,大多數人對那個時代的見解單薄,選日人文章沒甚麼不好。他舉《花甲男孩》小說為例,裏頭提到主角的阿公擅長寫古典詩,很受學生歡迎,當時社會甚至有寫詩比賽,是日本官員和地方仕紳維持感情的工具,這類作品能打開學生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。他認為,中國、日本及台灣在文學上未必要一分為二,取材應該更多元。例如同樣寫遊記,中國人寫的遊記大多在描述貶官遭遇,日本人看到的是新世界,是殖民者的視角。另像翻譯文學也有可讀之處,例如法國作家莫泊桑、美國歐.亨利以及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等人的作品,有些經典短篇已收錄在中小學的教材中。


88772FC5F40FDC45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kalfredoexlt 的頭像
    kalfredoexlt

    張宇樺的部落格

    kalfredoexlt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